巖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東方曲校學習的時候,高樓和吳天經常到鼓曲班蹭課,高樓是認真學習鼓曲,吳天則是和鼓曲學員打成1片,其中相處最好的就是劉月彤,兩個人的關係甚至可以用知己來形容。
高樓走到後臺的另1個角落裏看書,這本書是謝振業老爺子的,評書手抄本,a3紙那麼大,也很厚,年代比較久遠,頁面有些發黃。
“小樓啊,你對評書感興趣?”謝振業微笑着走過來問道。
“嗯,我小時候每天都聽,”高樓回答:“被評書裏的故事所吸引,打1天不聽都難受。謝老,這本書是您買的嗎?”
“我師父留下的,他老人家在從前是走街串巷說書的,走到哪裏就說到哪裏。”謝振業說道。
“從前說書的藝人不都是在茶館或書館說書嗎?走街串巷怎樣說書?觀衆聽入迷了,難道要跟着說書人到處跑?”高樓疑惑不解。
“哈哈哈哈,”謝振業老爺子大笑:“茶館和書館能給幾個人提供機會?那沒有場地說書的藝人怎麼辦?只能走村串寨,4處流浪。
到了1個鎮店,晚上,在十字街頭支起桌子,站那就開始說書。原來人們沒有電視,茶餘飯後,幾乎都搬着凳子到十字街聊書的來了,大家圍攏上開始聽,說得好了,人們願意聽,會有本地好事的把說書人接到家裏,管喫管住。然後說書人就可以每天晚上到十字街頭表演,錢不用自己去收,好事的人負責收錢。”
“原來是這樣,”高樓感慨道:“古代的藝人真不容易,跟要飯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