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春秋本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書記的墓修完了,劉大崗也算是了了一份心事,按照慣例,參與這件事情的鄉親們要開宴,有“止住悲傷,重新生活”的寓意,馮老伯在自己家擺了三桌,這場宴會劉大崗沒有參與,悄悄把那一萬塊錢塞給馮大娘就悄悄離開了。
這一萬塊錢失望老闆特意留下修墓的,大家的心意王老闆領了,雖然鄉親們不要這個錢,但是,劉大崗知道,鄉親們一個個都不容易,這個墓規制雖然低,但是又是漢白玉又是大理石的,至少大幾千是要花出去,雖然是許多人一起湊份子,但是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因此,他委託馮老伯把錢分給大家,也算是給了王老闆一個交代。
做完一件事情心裏很是輕鬆,不過,他心頭對於這位老王書記的實際卻十分嚮往,華夏出了許多著名的清官、好官,顯然在,這位王書記也是其中的一員,正好眼下沒有什麼事情,劉大崗索性騎着新買的摩托車去了縣檔案館。
縣檔案館是縣檔案局的直屬單位,是全然撥款的事業單位,也算是比較喫香的單位,屬於典型的養老院和託兒所,劉大崗是來查閱資料的,當然對這些是一點都不關心。
憑着紅土鄉政府的工作證,在等了十分鐘之後,劉大崗終於得到了查閱縣級幹部檔案的權限,當然,這個所謂的縣級幹部,指的是上世紀建國初期到六十年代的在任縣領導。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查找,劉大崗終於找到了他想找的資料。
老書記叫王林,劉大崗找到了這個名字,不過,通過看檔案,跟馮老伯所說的有明顯的不同,馮老伯今年五十多歲,關於老書記得事情,他也是聽別人說起的,據劉大崗估計,說起這事兒的人年紀應該也不是很大,很有可能也是口耳相傳,因此出現了一些誤傳也是正常。
有關老書記的事蹟基本正確,不過,關於老書記及他夫人的描述可就差距頗大了,根據檔案記載,老書記作爲解放後第一任書記,在位七年,最後犧牲在了崗位上,但是老書記當時已經五十多歲了,他到任時,他的夫人也已經四十多歲,倆人有一個男孩兒,但並不是剛出生的,而是已經很大了,那時候大約十幾歲的樣子,馮老爹嘴裏說的那個小孩兒,根據檔案記載,應該是王夫人收養的一個孤兒,不過檔案裏並沒有這位孤兒更多的消息。
檔案的記載截止於老書記去世的時候,對於王夫人的描述,只是寫她沒在延北縣停留,治喪結束後,就帶着孩子回到了老家,好像是南方的某個省份,這裏沒有詳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