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萊娜·費蘭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莉拉會把他推開,但他也不會沮喪,還會笑着說:
“好吧,我會等的。”
“你想在哪兒等都可以,但別在這裏等,”她回答說,“如果你繼續在這裏等着的話,我明天就回肉食店。”
米凱萊來得少了,尼諾就來得多了。在馬爾蒂裏廣場的那幾個月裏,他和莉拉終於有了可以相處的時間,每天三個小時,除了星期天和法定節日——這對他們來說簡直難以忍受。在一點整的時候,售貨員會把卷簾門拉下來四分之三,然後離開,尼諾會從洗手間的小門進去,在售貨員回來之前,在四點整離開。有很少的幾次,出現了一些意外情況,有兩次是米凱萊和吉耀拉來了,還有一次讓人比較緊張——斯特凡諾忽然出現了,尼諾鑽到了廁所裏,然後從通向院子的那個小門離開了。
我覺得,對於莉拉來說那是一個比較不安的時期,也是一個非常興奮的時期。一方面,她繼續扮演一位年輕太太的角色,讓鞋店的生意有了神奇的轉機,富有創新性;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她爲尼諾讀書,爲他學習,爲他思考。因爲也有一些比較重要的人物會出現在鞋店裏,她覺得這些人會對尼諾有用,就和他們套近乎。
就是在那個階段,尼諾在《晨報》上發表了一篇有關那不勒斯的文章,這讓他在大學的圈子裏小有名氣。我當時根本不知道有這麼回事兒,幸虧我不知道,我已經被捲入了他們在伊斯基亞島的事情,如果後來再摻和進去的話,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從這個陰影裏出來了。尤其是,我讀了那篇文章,看了沒幾句我就發現那是出自莉拉之手——文章並沒有太多技巧,信息量也不是很大,卻帶着一種敏銳的直覺,能發現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很遙遠的事情之間的聯繫——尤其是寫作中運用的那種語氣,讓我確信是她。尼諾從來都不會這樣寫東西,那時候不會,後來也不會,那是莉拉特有的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