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凌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吳建華和張忠正都是柳省著名的實業家,名下的集團涉及到行業較多,只要是有高利潤的行業,幾乎都涉及到。特別是吳建華,出道較早,而他的人脈又廣。主要集中在省城及靠近沿海省一方,做實業將近二十年,在業內當真是舉足輕重。張忠正要出道晚一些,也許是年齡相近,或許是其他原因,兩人在事業上雖說有一些重複與衝突的地方,但兩人卻沒有往冤家方向發展,十多年前就成爲了朋友,事業上也有合作與相互滲透,使得兩人的集團都更加壯大。
隨着時代的進步,人們對環境的重視,也是的之前一些實業項目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一些污染比較重的企業或廠家。不僅受到周圍居住的民衆所排斥,也受到地方一些政府部門所排斥。當地政府對這些污染嚴重的企業排斥,那也是不得已的選擇。人們對環境的覺醒,社會輿論對污染的譴責,在較發達地區說來已經是一個共識的問題了。誰還再執迷不悟,就將手到牽累的,政府的不作爲也會讓他們受到懲罰。
這兩年來,對重度污染企業的驅逐,在發達地區已經是一種趨勢。雖說這樣的企業利潤較高,但排除的污染引發的後果比利潤更要消耗人力物力,這一對比,自然會讓當地政府及民衆有了選擇。
對這些企業的驅逐,促使他們整頓,大多數業主或公司不是選擇整體關閉,而是選擇遷走。搬遷到內陸中部地區或中西部結合區域,那些地區經濟發展相對之後,需要這樣的有利潤的企業來將治下的數據拉上來,填充自己的政績輝煌。
至於污染後果,自然要先忽視掉。對於這樣的企業和當地的領導說來,這種合作是雙贏的合作。有利益,雙方也才能走到一起的。這些只是從大局上來看,而實際中,更多的暗地裏的利益都是在損害大衆利益的前提下進行苟合的。
徐燕萍見陳靜走進辦公室顯得急,心裏也是一驚,抬頭看着她。陳靜說“市長,吳建華到柳市來,應該是不懷好意。”
“確實嗎?”
“還不能完全確定。”陳靜說,看着領導,一些還不是結論性的東西,選擇說出來提供給領導來參考,本來就是她應該做的事。“據資料顯示,吳建華和張忠正兩人一些開辦在沿海省市裏的幾家廠,因爲污染問題受到當地人們的排斥,他們有搬遷那些實業的意圖。”
陳靜資料的來源,徐燕萍自然知道,也清楚她所說的話有多少可信度。當下就沉默下來,假如情況真是陳靜所說的那樣狀況,對於柳市開發區說來,無疑是最大的諷刺,也是一種災難。可對於柳市實際情況而言,還有誰會對這些前來投資的人有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