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歷史記載的“吳楚爭霸”,基本上就發生在楚昭王的年代。
這輛青銅車,型制上已經與後世的雙輪馬車沒什麼區別,雙轡槓,單橫軸,曲臂扶手,腰靠、帳撐、弧頂俱全。車軲轆是包銅的,是老貨。裏面的木材是後來添加的,顯新。
如果在頂棚上面蒙一層薄紗,換上橡膠輪胎,就是一輛現代馬車。
楚昭王廬車,歷史記載中一共出現兩次。
第一次記載見於《史記》。
公元前514年楚昭王二年,吳王僚趁楚平王駕崩,楚國國內局勢動盪之機,派兵攻打楚國。吳王僚的弟弟公子掩餘和公子燭庸,兵分兩路,攻打楚國。
結果吳國發生宮廷政變,吳國大軍被楚國/軍隊抄了後路,吳軍大敗。兩位吳軍主帥公子掩餘和燭庸嚇得不敢回吳國,公子掩餘逃奔徐國,公子燭庸奔鍾吾今宿遷。
公元前512年楚昭王四年,新任吳王闔閭,要求徐國引渡公子掩餘,要求鍾吾引渡公子燭庸,二公子無奈,向楚國請求避難。
楚昭王得到消息後,非常高興,立即命令監馬尹大公,用自己的“廬車”,前往迎接二公子,把他們安置在養邑今河南沈丘縣。不僅如此,他還爲二公子築城,並以城父和胡邑割田,擴大二公子的封邑。
這就是“楚昭王廬車迎公子”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