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黑瓷在中國瓷器中,佔比很低,最出名的莫過於定窯黑瓷、建窯黑瓷、吉州窯黑瓷,可惜依舊不是主流,但並不意味着黑瓷不美或者沒有收藏價值。
有很多文博專家,將黑瓷劃歸爲青瓷的一個分支,其理由是二者都採用氧化鐵作釉的呈色劑,區別在於劑量的大小——黑瓷釉料中在三氧化二鐵的含量在5%以上。
這一觀點並不妥當,黑瓷很早就出現在歷史記錄中,它絕不是青瓷的附屬。黑瓷更應該是黑陶的直接發展產物,早在商周時期,黑瓷(或者說黑炻)就已經出現,東漢的上虞窯黑瓷更是聞名中外。只是後來黑瓷並不符合上層社會的審美觀點,才逐漸淡出而已。
黑瓷,應該是中國瓷器的一個類別,並不能將它囊括到青瓷類,之所以有這樣的誤區,是因爲黑瓷在燒製過程中,更多的是許多窯口將它看作一種附帶的、面向消費大衆的、低端生活瓷。
事實上,在中國製瓷史上,有一座窯口專燒黑瓷,那就是陝西堯頭窯。
堯頭窯源於仰韶文化,而仰韶的黑彩陶舉世聞名,從這一點也可以證明,黑瓷並非青瓷分支。
後世考古學家在堯頭窯遺址(澄城、白水、蒲城三縣交界)發掘過程中,發現堆土的層次結構異常鮮明:最底部的夯土層,掩埋的黑陶殘留,能上溯到春秋戰國末期,證明當時窯口燒製的是黑陶;在第二層堆積層中,發現大約幾十件黑色類瓷器碎片,那應該是炻器(陶器與瓷器之間),證明在漢代初年,堯頭窯就已經摸到瓷器製造的門檻;至於最上面一層,則是唐代末期的黑青釉瓷器。
堯頭窯,可以說是中國瓷器史上,最被忽略的早期民窯窯口,它的存在時間,從春秋戰國末期,一直延續到唐末,歷時一千五百年。
這與它的產品有直接關係——黑瓷從來沒有真正走上社會高層圈子,基本都是以當地人民羣衆的日常生活用品爲主。
但這並不意味着堯頭窯黑瓷沒有收藏價值,盧燦記憶中,2006年香江佳士得春拍,一尊唐代堯頭黑瓷刻花鼠頭大罐,最後成交價1172萬港紙,從而掀起堯頭黑瓷的收藏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