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清的微積分教材 (第1/5頁)
三秋空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平時見慣了的x、y、z以及諸多數學符號竟然都沒有,代替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符號,還有就是甲乙丙丁、子醜寅卯……連加號和減號都沒有!更別提什麼積分符號∫、微分符號dx或者對數符號ln!
曾經無比熟悉的sin、cos也全都木有了!
猛一看真是天書難度!真心就像一堆鬼畫符……不知道的還以爲是拿了一本神祕的煉丹書籍。
李諭研究了好半天,纔看出端倪。
此書的翻譯者他是知道的:李善蘭老先生。
我們平時所用的“函數”、“積分”、“微分”、“代數”、“座標”、“切線”、“軸”等耳熟能詳的數學名詞,都是他最早翻譯出來的。
應該是考慮到國人的接受能力,李善蘭並沒有直接引入阿拉伯數字和英文字母。他採取了一個折中的法子:阿拉伯數字用中文的“一、二、三、四”代替;而26個英文字母,則是用天干地支來表示,就是“甲、乙、丙、丁”,一共22個,再加上“天、地、人、物”,湊夠26個。
還有就是積分符號“∫”,用的“積”字的偏旁“禾”;微分符號dx自然就是“微”字的偏旁“彳”。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abxdx=ab∫xdx,用李善蘭發明的方法,這個公式就寫成了:禾甲乙天彳天=甲乙禾天彳天。
李諭還發現大清的分子分母竟然是反着寫的!上面是分母,下面是分子!也似乎有點明白爲什麼要讀作二分之一了,因爲當時人們的書寫習慣,是從上往下,從右往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