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採訪 (第3/6頁)
三秋空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舉個例子,錢鍾書是公費留學英國,給他的待遇標準是“服裝費20英鎊,交通費80英鎊,每月學雜費及生活補貼24英鎊”!
當時的英國是金本位制,發行的英鎊相當值錢,直接和黃金掛鉤,每一英鎊都直接對應7.3克黃金。
這麼算下來,錢鍾書差不多每個月學雜費和生活補貼就是60多兩銀子!
作爲對比,清朝的知縣,一個月俸祿只有4兩!當然,大清知縣們肯定不會只有這麼點錢,每年還會貪污貪污。
但一個月60多兩銀子,相當於如今的兩萬多元,同樣可以在歐洲過上小資生活,更別提生活物資匱乏許多的一百年前。
大清之所以給這麼多錢,也是因爲覺得他們出去了就代表國家的臉面,不能太寒磣,畢竟面子不能丟!
由於補貼太多,甚至有很多留學生攜家帶口一起去國外,同樣綽綽有餘。
除了公費和自費,還有半工半讀的,最典型的就是中國留學生半工半讀第一人——蔡元培。
由於撐不起留學的花銷,蔡元培給駐德國公使館做兼職,另外還給商務印書館翻譯撰稿。好在蔡元培當時已經名氣不小,所以稿費給的非常高,算下來不比公費待遇差,在德國的四年過得蠻滋潤。
濮蘭德自然也非常懂李諭的意思,問道:“你對歐洲的大學可有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