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隨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明顯的一個症狀就是,看到一個雞不論死的有多慘,死前是多麼的痛苦,經過多大的反抗,但是我們依舊不會憐憫,只會等着喫那香噴噴的雞腿。
而一個人如果死在我們面前,哪怕我們只看到了他的屍體,不知道他的死因,甚至連一滴血都沒有在他身上看到,仍舊會心中充滿了害怕。
這其實就是因爲我們人類對人類的一種認同感,在潛意識裏我們都已經認爲大家都是人,所以很容易從對方身上看到自己。
當看到他死的時候,其實也是看到‘我’死了,所以也會害怕,也會擔心,也會不忍。
正像儒家的另一位聖人孟子所說的那樣:“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孟子所謂的性善論大概是因此出發而得出的,但是王天更認爲這不僅僅是因爲人性善,更是因爲人對於人皆有一種認同感。
人是一種十分善於聯想猜測的生物,所以人的思想纔會十分的璀璨,人才會十分的聰明。
而人看到孺子將墜於井,在人的潛意識之中,就會產生出一個‘我’墜於井,或者是‘我’的孩子墜於井的場景。
這個場景可能自己都看不見,可能自己都不瞭解,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但是他卻的的確確會存在,所以會心中不忍。
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那麼人究竟是像孟子所說的性善,還是像荀子所說的性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