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郭老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梁惠凱說:“肯定不服呀,何況人家還是大官。”劉若雁說:“是啊,於是雙方發生了糾紛。張英家人見有理難爭,便寄書京城告訴張英這件事。你猜張英怎麼辦?”梁惠凱想想說:“按常理肯定是鼓勵他家人打官司,但是這就不符合你給我講這個故事的目的了,應該是讓他們家忍讓吧?”
劉若雁咯咯一笑說:“聰明,孺子可教!張英看完後在家書上寫了四句詩:‘一紙書來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得到張英寄回的信,家人毫不遲疑地讓出三尺地基。吳家見狀,覺得張家有權有勢卻不仗勢欺人,深受感動,於是也效仿張家向後退讓三尺。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被後世傳爲美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包容之心,寬容大度才能成人成已之美,才能與人爲善、和睦鄰里、廣交朋友。秦朝宰相李斯有一句名言:‘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這是一種氣度,有氣度的人才顯得厚重,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的有深度,有成就。”
梁惠凱不知道“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只是覺得劉若雁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迷人的氣質,更讓他覺得劉若雁如九天仙女,高不可攀,情不自禁地說:“姐,我全聽你的,以後不逞匹夫之勇。”
劉若雁見梁惠凱一副小迷弟的模樣,心裏得意,想想又說道:“我勸你做事要穩重,但是也不是一味着要喫虧,要能喫虧,會喫虧,纔是做人的一種境界,這是一個尺度的問題。什麼意思呢?忍一忍就能過去,不損失太多就好,但是絕不是弱智、迂腐、軟弱,知道不?”
梁惠凱又摸摸腦袋,嘿嘿一樂說:“這還真不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