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待衆臣禮畢,各歸其位之後,衛王朝肅立一旁的書吏微微點頭示意,書吏清澈洪亮的聲音便在大殿鏘然響起:
“帶罪人‘蕩’——”
“宣主告‘寧忠’進殿——”
隨着書吏的兩聲喊話落點,衆臣無不在心中犯起了嘀咕。
“公子”變爲了“罪人”,這無可非議,然將“蕭蕩”的蕭姓去掉,直接呼之爲“蕩”,這裏邊就有說法了。
通敵叛國之罪在大衛國按律法可是要誅九族的,而且,衛法規定:王族犯法與庶民同罪。如果按實際去執行,那整個王族不得都因公子蕩而受牽連獲罪?作爲執政的王族大臣,甚或衛王本人,當然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了?
而如果在公審之前,先執行王族的族內之族規,將其剔除族姓之外,換言之就是蕭蕩從此被蕭姓族人開除,不再允其姓蕭。而後其再執行國法之時,就避免了整個王族都獲刑的尷尬了。
當然,這一點衆臣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衛國需要王族來統領各大勢力。如若王族都株連獲罪了,那衛國也將在各方勢力地爭鬥下變得四分五裂、國將不國了。而且,這樣做也是有舊例可尋的,也就是說衛國曆史上也曾有過王子犯罪的例子。
然則,“寧忠”就是已故上將軍衛冉之子一事,現如今在大衛國,上至廟堂執政大臣、下至國人黎民百姓,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衛王心中也是無比的清楚。可書吏在宣其上殿之時,卻仍呼爲“寧忠”,這不是擺明了告訴衆臣,衛王不承認其衛冉之子的身份嗎?因由卻又是爲何呢?難不成是等爲衛冉平反之後再一同爲其正名?還是有別得什麼打算和想法呢?衆臣都滿臉地疑惑,不明其所以。
就在衆臣還在無端猜測之際,公子蕩全身帶着精鐵枷鎖被侍衛帶了上來,衆臣都不約而同地向其望去。只見其除了除了套在脖子上的精鐵枷鎖之外,哪裏還有一點犯人的樣子。其面色紅潤、雙眼有神,腳步行走間鏗鏘有力。一時間,衆臣心中不期然湧上一股怒氣,因爲衆臣心裏都明鏡般透亮,都言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庶民犯法之後,還能有蕭蕩這般滋潤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