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凌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到中午,楊滔請李鐵男一起去喫飯,李鐵男卻不肯。楊滔出了地區教委後,給廖靜部長電話,約部長出來喫飯。
第二天,去省城的人並不多,馮書記、陳俊軒、市委相應部門的人員共兩部車,楊滔帶滕建松、農業局文山青兩人,去省城的路上,郭曉瑞坐到楊滔車上來擠着。文山青在農業局本是農業局裏最爲冷清的副局長,那次楊滔在“金大地”裏見了農業局局長後,文山青立即腰板兒堅挺起來,這次局長讓文山青跟着到省城跑宣傳。與楊滔及地區領導一起,自然很容易做出些成就,農業局局長的盤算打得很精當。楊滔也期待文山青能有些上進,要是能在一些方面出來幫楊滔,楊滔當然也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一路上,郭曉瑞沒有端領導祕書的架子,滕建松和文山青也知道各自的地位,倒也有說有笑地到省城。
到省城後,先到省委裏進行彙報,馮書記單獨前去。陳俊軒則帶着其他人跑省政府、農業廳等相關部門,楊滔跟着陳俊軒四處奔走。在省城裏,楊滔的熟人不多,交往比較隨和的,可算“名城中學”的副校長趙鏡、教務處的資源部副主任孫儷;喝酒喫飯比較多的是教育廳幹部人事處裏的副處長田羅等人,曾到家裏做客的是省委組織部幹部處副處長徐東來和省辦公廳一個處的處長劉晨光。不過,這些人都有兩三個月沒有什麼聯繫了,楊滔就想着這幾天到省城要與他們聯絡聯絡,看能不能爲廣林碰柑做點什麼來。
然而,楊滔這點私心沒有機會實現,馮書記和陳俊軒把安排的時間打得很緊,三天時間裏反反覆覆在幾個部門裏商討,就算空隙也無法出去會客,都是在等一些結果。電話聯繫還是做得到,孫儷通話中語軟情濃出口無忌,像老情人日久不見那般笑鬧逗趣,讓楊滔幾乎記錯與孫儷往來的事。田羅邀約楊滔去喝酒,把楊滔嚇了一跳,就怕滕建松或文山青知道他喝酒很猛這歷史,忙找個理由推了,哪敢真的與田羅去喝酒。徐東來和劉晨光兩人知道楊滔到了省城,也知道他抽不出身,卻也沒有空說喝酒喫飯的事,只是說等事情忙完後聚一聚。
三天後,很多事情都敲定下來:以農業廳牽頭,在省城舉辦碰柑展銷會,農業局將與相應省份進行業務聯繫,請求這些省份聯絡商家,組織水果大戶前來參加會議;省委出面,讓省電臺組織一臺以碰柑銷售宣傳爲主的晚會,立即組織人馬進行實地蒐集素材,在展銷會之前進行宣傳;利用與農相關的頻道,以專題周的形式進行集中宣傳;省裏各大報刊,拿出相應的版面報道關於全省碰柑情況和今年的豐收,也包括培植、管理、推銷碰柑過程中一些有新聞價值的人和事。廣林在這次宣傳裏佔了絕對優勢,每次談到具體操作時,首先就說到廣林的碰柑。廣林碰柑就成了參與宣傳人員資料首選和掛在口頭上的詞彙,到廣林找楊滔,也在幾天裏融進這些人的思想意識中,偶爾有人忘記楊滔的名字,就有人說:到廣林找碰柑縣長。
這種戲稱一直回到廣林,楊滔也不在意。做碰柑縣長總比讓全縣兩三千萬噸碰柑爛在山上爛在果農家裏好。從省城裏回來,廣林縣各單位都忙碌起來,地區和省裏來進行宣傳準備的記者和相關人員紛沓而至,廣林就喧囂起來。特別是廣林的東部鄉鎮,漫山遍野的碰柑正準備收摘,金黃的果子沉甸甸地,很多樹枝都是果農用木棍支撐着用繩子捆縛着,要不早就承受不了那重量而斷枝。宣傳的人,用他們的視角在廣林鄉鎮裏捕捉各自的鏡頭,楊滔這碰柑縣長也進了鏡頭裏。
楊滔從省城裏回來後,也忙得不可開交。要與地區、省城的來人應付,要與前來捕捉素材的人打交道,還要讓縣裏做好生產大力宣傳的準備工作。楊滔儘量讓縣委書記熊巒軒去接待媒體的人和省、市委的領導,可是他那碰柑縣長名聲外傳,總有人聞名而想見面。不少的事可以支使政府辦、各局和鄉鎮去做,可所有的宣傳稿件,楊滔卻想過一次目。全縣的宣傳,也要有總體規劃,這次宣傳是針對廣林碰柑更深一層次卻是通過對廣林碰柑宣傳的同時,把廣林更多的東西推廣出去,包括廣林縣政府。這樣對宣傳稿件就要有統一的安排和宏觀上調整,先佈置任務時時間太緊促,現在楊滔只好多費些心神來選取。
《人民報》那邊已經聯繫,省委也出面聯絡,會給出少量版面,要楊滔好好選五篇文稿送去,以便安排稿件。《人民報》上要的文稿有什麼特色,楊滔自有體會。要從全縣宣傳部門裏衆多稿件中選取,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從下午六點,楊滔打開自己的郵箱,一篇篇的看,看了二十多篇竟然沒有一篇有點分量的文稿。要不就是高呼一通,要不就是羅列些數據和材料,要不就是廢話多與內容偏離宣傳主題。
看得兩眼昏花,卻沒有什麼收穫。楊滔就不再一篇篇看,選幾個人的來看,先看林施雨的,是一篇通訊,構架還算完整,只要稍微修改一個可以達到要求。楊滔給林施雨打電話,在電話裏要她按照自己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沒有跟林施雨說是誰的意見,林施雨當然不會爲自己的文稿給縣長提了修改而多問,只說自己會盡快完成。再找秦峯的文稿,卻沒有找到,楊滔打秦峯電話問,秦峯說正在修改馬上送到樓上來。沒有心思去追秦峯不按時完成任務的事,寫文稿畢竟要一定的心境,楊滔對此深有體會。
稍作休息,楊滔正準備再看文稿,秦峯卻從樓下上來送稿,把他的文稿打印出來。接過秦峯文稿看,楊滔心裏一陣浮躁,這文稿字詞句沒有什麼毛病,卻太花哨基本沒有什麼修改的價值。秦峯一臉謙和地向楊滔請教,楊滔頓時感到渾身乏力,這樣的文稿根本沒有辦法指教。要說的話,只有要秦峯重新看新聞寫作。當然,話不能這樣說,楊滔只是笑笑地讓秦峯先去忙。看到秦峯的水平,楊滔一直沒有關心政府辦的筆桿子們寫得怎麼樣,這時的好奇心被激出來,要都是秦峯這種水準,那說明平時領導的發言稿,全部都是到網上下載然後拼湊起來,沒有自己的一點東西。要真是這樣,那就得給政府辦的祕書們換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