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易永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德國,法蘭克福,中情局分部。
鮑勃處理完手中的文件後,看了看錶,安排好接下來的事情後,鮑勃和同事打了個招呼,準備下班。
在美國中央情報局企圖推翻外國政府的歷次行動中,幾乎都有一個叫“鮑勃”的人。其實,“鮑勃”並不是某個人的名字,而是負責特別行動的人的代號。
同樣,鮑勃也只是他的代號而已,已經快五十歲的他,卻成爲了中情局在歐洲的主管,大小事務,幾乎都要經過他的手。
雖然並不是在總部蘭利工作,但是鮑勃卻是官運亨通,在過幾年,當他履歷上在添上一筆,就可能回到美國,擔任中情局的副局長,甚至可能是局長。
遙想當年,自己還是中情局衆多馬前卒的一個時,鮑勃心底不由感慨,中情局每一個高管,都是從最基層特工做起的,在他31歲時,鮑勃接受了一箇中情局除掉薩達姆的命令。
他孤身一人,挎着一支AK—47步槍來到伊拉克北部山區。
年輕時奪過跳傘冠軍的他,90年代初在蘇聯負責過情報活動。由於他訓練蘇丹游擊隊反對卡扎菲,利比亞情報部門對他四處追捕。他被認爲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顆迅速崛起的新星。
當時美國政府每年只給中情局2000萬美元用於推翻薩達姆的行動,在年輕的鮑勃眼裏,這點錢還不夠在伊拉克境內設立一座祕密廣播電臺,與80年代中情局用於推翻尼加拉瓜的桑地諾政府的費用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
隨後他便考慮支持伊拉克北部地區的反抗戰士,一次成功的暴動可能會向南部蔓延,一直波及到巴格達。正好,在中情局幫助下成立的伊拉克反政府組織伊拉克國民大會的領導人查拉比,也有所謂的“三城市計劃”,襲擊伊拉克的北部城市摩蘇爾、基爾庫克和南部城市巴士拉,引發當地人在這些城市暴動,並誘使薩達姆的軍隊向游擊隊投誠。“鮑勃”便向中情局報告了這一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