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上天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信中,張居正說,儘管他並不支持開海,但柳賀既下定決心,便放手施爲就是,若柳賀開海得成,開海之利勝以往百倍千倍,那也是他想看見的情景。
柳賀手中攥着信,眼眶微微有些發紅。
……
作爲閒居在家的首輔,曾經執掌了整個大明的張居正不適合爲柳賀搖旗吶喊,不過,其他官員則沒有這樣的顧忌。
事實上,自倭寇侵犯後,海禁與開海二事在朝堂內外都有支持者,從某種程度上說,嘉靖年間倭寇之亂之所以猖獗,也是因爲嘉靖元年開啓了史上最嚴格的海禁政策。
沿海漁民、手工業者、船員等,有一部分甚至加入了倭寇,
王直那般的巨寇因此誕生,浙江巡撫朱紈奉命掃倭,卻也因此得罪了朝堂上一批既得利益者,在一片攻訐聲中,朱紈身爲二品大員之尊卻不得不服毒自殺。
他因此留下名句——“去外國盜易,去中國盜難;去中國瀕海盜猶易,去中國衣冠之盜尤難。縱天子不欲死我,閩浙人必殺我。”(注1)
隆慶開關以來,海禁政策遠不如嘉靖時嚴格,但也說不上徹底的開放,且就算海禁不算嚴,海上的利潤仍然爲世家大族所盤踞,並不能爲朝廷與百姓所用。
朝中支持漕運的官員數量頗多,不過浙、閩二地也逐漸有官員發聲,稱支持朝廷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