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大洋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要提他們兩個,他們這樣做有什麼好奇怪,不賣給自己家人,居然寧願大老遠拿到街上去,還虧是一家人呢。”江玉彩很不爽的抱怨道。
“難道他們喫飽了撐了嗎?”胡建軍一樣的不爽。
“他們當然沒有喫飽撐了,剛開始我也奇怪,他們可不是那樣的人啊。就算和我們家有些芥蒂,可是依照她們的爲人,也一定會放下面子賣給我們家,而不會爲了一口氣累個半死拿到街上去。後來我就悄悄跟着他們,原來啊,他們是爲了賣個更好的價錢,街上有人出價一毛二收姜了。我再一打聽,街上那兩三家收姜的,價格都在一毛以上了。”胡銘晨道。
根據市場經濟的原則,價格就是最大最有效的槓桿。既然街上有人出了更高價,那銷售的流動自然就會往那邊傾斜。朱飛和胡又琴寧可從文山村負重到街上去賣,就可見價格的影響與作用了。
別人的出價達到一毛二,而胡銘晨家的價格還是九分,那就算遠一些,爲了那三分錢,大多數人還是願意捨近求遠。
這價格會漲上去,說起來還真是與胡銘晨家有關係。
生薑剛開挖的時候,他家就四處高調的搞宣傳,而且,一開始價格就定在了八分九分,那別人想要得到貨源,就只能價格上調,並且考慮到對幾個村來說街上比胡銘晨家遠挺大一截,這些人調價的幅度還不能太小,否則吸引力會不夠。
雖然去年做生薑的生意讓很多人沒賺到錢,可是不代表今年就沒人做了。商人可不是那麼容易被嚇住的,甚至有敏銳的商人已經嗅到了今年價格會提高的那股味道。
“那我們怎麼辦?”江玉彩擔憂的問道。
“還能怎麼辦,當然是跟着提價啊,人家也不是傻子,當然是要賣給出高價的了。”胡建軍回答得很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