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古時盤古說道:“縱橫六界,諸事皆有緣法。凡人仰觀蒼天,無明日月潛息,四時更替,幽冥之間,萬物已循因緣,恒大者則爲‘天道’”
道祖也說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天道的特點是“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道就是減少有餘而補充不足。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老子實際上是最能領悟到陰陽之道,並註文立說者。
爲何後代倍加推崇老子??爲何推崇老子爲道教祖先?因爲老子明天道之人最爲了解之人之一。?老子,也就是太上道祖道德天尊的化身之一,不難想象,領悟天道最爲透徹之人。
順天道。用天道。老子之學,乃學之根本。中國古代道學中有:“修道最終之境,乃天之大道也,故爲天道”。“天道之數,人心之變。”遵循天道並得人心,戰爭一旦爆發,“戰可以必勝,而守可以必固”,“此正天下之道也”。
管子進一步闡明瞭天道與人心的相互作用的關係。得人心如不順天道,?也是災厄不絕。中國古代哲學家大都認爲天道與人道一致,以天道爲本。“通一道,而齊萬道,此道即天道也。”感悟天道可以預知到一些事情的發展軌跡,因爲所有的事物究其根本必有同一道理,這就是所謂的殊途同歸。
明天道者,?可預知萬道之未來。
天道,認爲只有用自然的方式,來感悟天道,通過模仿一些接近天道的東西(如水?)來實現遵循天道的目的。而對天道充分的理解後,便可以永存於世。一些哲學家主張,天道是客觀的自然規律,如荀子主張“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對於世間情感糾集無法解脫者,是不易擺脫凡塵道的苦苦糾纏,而得天道的。
除了以上的論述之外,?我個人再補充一些體悟:
天道,?一陰一陽,一進一退,一攻一守,無論是最偉大的君主,還是最鄙賤的凡夫,?一旦對手,?那麼一陰一陽,?位可分也,?然一個回合之後,陰陽異位,天道瞬間逆轉,兩者處於平等、平衡的狀態,?平等者意即勢均力敵。?凡人往往視人之不等也,天道視萬物之間平等。而且爲了保持最後的平衡,天道不惜一切會瞬間發生逆轉。看不到平等,?無法入天道,?感覺不到勢均力敵,無法入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