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冬小麥的對比 (第2/6頁)
想暴富的努力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現在在農村種地還被叫做伺候地,就是老話,沒有機械化種地真的很辛苦、從翻地到平地或者起壟,到除草收割,缺水澆水,水多挖渠,甚至是捉蟲……都是靠人工實在太難,何況唐初百姓家大部分都沒有牛,農具也不多,更是難上加難。
更別說碰到極端天氣,種下去的種子都損失了,得不償失啊。
其實在漢代,漢武帝時期,已經提出種植冬小麥,漢武帝還曾經下詔,“使關中民益種宿麥,令毋後時。”也是想不要讓土地空閒,增加土地產量。
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受到種子、氣候,農具、耕牛、人工等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到了唐朝初期,關中平原還是一種植一季的耕作制度。
而且選擇豆類與粟的更多,因爲這兩樣對環境要求更低。
土地一年種植兩季,這跟家門口種點紅薯,工作量是天差地別。
此時已經是農曆二月,李承乾是去年農曆九月底,將麥種撒入田中,算起來已經四個多月,冬小麥一般生生長週期在七到八個月,已經過去一大半了,三月底會開始揚花、而後灌漿,到灌漿期就能看到令人歡喜的飽滿麥穗。
李承乾心中頗爲忐忑,此時的長安氣候相比於二十一世紀,相對溼潤溫暖,這樣對麥子種植有些不利。冬天天氣太過溫暖,麥苗徒長,還能用鋪平等方式搶救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