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祁鈺從慈寧宮而出,走過了武英殿的庭廊,踩着金水河的河岸,走過了皇極門的五鳳樓,好奇的從樓上看向午門方向,又回到了文華殿。
但是他並沒有進殿,而是看着文華殿外的三棟小樓。
中間最高的那個是文淵閣,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大明內閣。
從宣德年間起,敕諭改爲了票擬製,來自全國各地的奏疏,內閣大臣們就將自己的意見寫到了奏疏之上,皇帝負責裁決批紅,之後再發往全國執行。
票擬製的繁雜公務,讓文淵閣從不置官屬,變成了下轄西制敕房和東誥敕房,每房設置中樞舍人,但並不常設,以輪值的形式出現。
文淵閣的兩邊就是東西敕房,專門處理公務。
這裏就是大明權力中心,而他此時身居監國位,就有批紅的權力。
這三棟不比文華殿小的閣樓,裏面全是翰林院學士,或者大明的閣老,而且也在皇宮之內。
朱祁鈺從西制敕房進入,路過了文淵閣,卻沒多過打擾,從東誥敕房而出,向着古今通集庫而去。
古今通集庫就在文華殿外,也在皇城內,其規模比文華殿加文淵閣還要大上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