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朝廷修大隆興寺,侈極壯麗,若梁之武帝、唐之憲宗是也,京師童謠曰:竭民之膏,勞民之髓,不得遮風,不得避雨。”
梁武帝和唐憲宗都是十分喜歡佛法之人,他們大興寺廟,花費極大。
至於下場,自然是異端行於上,禍患叢生。
朱祁鈺非常討厭這種唸經的奏對方式,金濂的這打着王道、異端之類的話,其實都是拆借論語中的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道理他都懂,金濂洋洋灑灑一大段話,引經據典,聽起來很是費勁兒。
金濂爲官數十年,一看朱祁鈺略顯不耐煩的神情趕忙說道:“陛下,各寺各廟度牒上都有田,不用納賦。”
“很多縉紳就趁此將名下上田歸至寺廟,墾荒田爲下田納賦。臣以爲長此以往,損失的不僅僅是朝廷,地方縉紳做大,於國不利。”
“京師僅崇國寺三千餘頃,興隆寺就有五千多頃,天下寺廟云云何幾?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朱祁鈺立刻來了精神,傳教什麼的影響暫且不提,在大明的地界上,不納賦稅,怎麼能行!怎麼可以!這是在偷他的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