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金濂繼續說道:“其實在兩浙和兩淮、福建、廣州等地區有大量的私營鹽田,他們僱傭當地的百姓,當做竈鹽工,每日煎鹽,規模極大。”
“大明的鹽引,在官鹽場可以承兌,在私人鹽場同樣可以承兌。”
“所以,朝廷超發了那麼多的鹽引,並沒有引起什麼波瀾,反而是各地州府縣,始終希望可以多一些鹽引。”
朱祁鈺在當老師的時候,其實一直有個疑問。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在宋朝的時候就出現了。當時的教科書上寫的是最早的信用貨幣。
後來到了元朝時候,是至元寶鈔,到了大明就是大明寶鈔。
但是這些紙質貨幣很快就因爲超發,通貨膨脹,變得比廁紙還便宜。
那這些紙質貨幣出現的基礎是什麼?爲何又變成了廢紙一堆呢?
出現紙鈔的理由很簡單,因爲缺少貨幣,來完成民間的商貿交易。
大明的產銀年十餘萬兩,還有朱元璋的祖訓,爲了推行大明寶鈔的使用,民間不得用金銀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