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祁鈺手中的這本課業本,算的是一筆經濟賬,維持邊方的安寧,到底是打一場國戰省錢,還是長期穩定邊方省錢。
從漢唐長驅萬里,到宋朝是爲了穩定邊方的支出入手,國戰一次投入自然是極大,但是所謂的澶淵之盟百年無大戰,耗費更大。
澶淵之盟的簽訂,讓宋遼兩國百年無戰事,但是大宋爲此付出了歲幣白銀,還付出了維持大量軍隊的開支。
不僅如此,還因爲華北平原無險可守,不得不遷民南下,導致京師無險可守,無任何緩衝可依仗。
而爲了人爲製造緩衝帶,大宋不得不在華北平原上四處挖坑,意圖利用水道來組織遼人南下。
比如白洋淀,一百四十三處大大小小的坑,都是因爲沒有燕雲十六州,必須要付出的成本,這些都是成本。
最好的防禦,反而是進攻。
朱祁鈺陸續看了幾本軍生們的課題本,才放下了手中的事兒,鬆了口氣。
“這本寫的也是極好的。”朱祁鈺頗爲感慨的說道:“這篇課題就很好,讓他再認真完善一下,站在瓦剌人的立場上,站在大明的立場上。”
“分析漢唐宋,不是着眼於大明,太泛泛其談了,讓把這篇重新寫一下,下次上臺,就宣講這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