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張家米、李家樹,村口老陳磨豆腐。”朱祁鈺看着備忘錄的內容對着羣臣說道:“這邊是分工和交易,我們簡單的把交趾、大明、倭國看做一個貿易鏈,交趾有糧,大明有筆墨紙硯、倭國有銀,大明要銀,交趾和倭國要筆墨紙硯,倭國要米,這便產生了交易。”
一個翰林愣愣的說道:“那爲什麼,我們不用貨物交換倭國的白銀,而是讓袁公方在倭國呢?”
這位翰林一看就是高道德劣勢之人,主張佈德以懷遠人,使中國清穆,化被遐裔。
朱祁鈺無奈的回答道:“太慢了,讓他們自己吹銀供不上大明所需,大明以物換銀入明,也很慢,朕不修德,只能如此,所以朕時常感念倭國爲大明財經事務的完善,做出的卓越貢獻。”
倭國失去了所有,獲得了大明皇帝真誠的感謝,這難道不是一種榮幸嗎?
看看天下那個番邦,時常被陛下掛在嘴邊感謝的?
朱祁鈺看翰林已經沒有什麼疑問了,才繼續說道:“那麼我們要發行通行四海的大明寶鈔,拋棄終以文德懷遠人的做法,就要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軍事力量的強橫,這一點,我們的大明遠洋艦隊,唐興唐指揮已經論述的十分周詳了,朕這裏只是簡單強調,沒有軍事力量的保證,無法保證針路的暢通;沒有軍事力量的保證,無法敲開對方國門;沒有軍事力量的保證,無法保證對方能好好聽咱們說話;沒有軍事力量的保證,無法讓對方認可大明寶鈔。”
兵部尚書江淵認真的記錄了下四個無法保證,陛下說的淺顯易懂,眼下世界的八荒之地是什麼麼樣?
都是自然之子,含靈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