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祁鈺本來打算把朱愈放到西域爲王,仿黔國公之事,但朱愈最大的問題是身上沒有軍功,其次西域已經有了五皇子康王。
朱愈現在跟着朱見深去開拓,若是活下來,是朱見深的助益,也是他自己的成就。
若是沒有活下來?那就是命該如此。
當年稽戾王在德勝門豎龍旗大纛,朱祁鈺還得上戰場拼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纔是道理。
朱見濟並沒有說話,但是他的父親知道他的志向,朱見濟的目標是錫蘭、印度,他現在還沒有加冠,等到加冠之後,就會動身前往。
印度這個詞語,出自唐三藏西天取經的翻譯,在大明可以叫那邊爲天竺,也可以叫那邊爲印度。
朱祁鈺早就做好了皇嗣們出海的準備,這裏面有政治意義,即便是人亡政息,難道還能去北大洲把朱見深這個沂王府給叫回來?也有現實意義,連皇嗣都在積極出海,這是一種鞏固開海的手段。
只是孩子都大了,這便離開了父母的庇護。
“孩兒告退。”朱見深頗爲興奮的離開泰安宮。
天明節後,禮部議沂王就藩之事,這件事朝臣們反對的聲浪極大,並不是說沂王不能就藩,稽戾王的忠實擁躉,就只剩下了一個徐有貞,連劉永誠都投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