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古董的數量不多,畢竟,都是前朝古物,整個丞相府統共也拿不出幾件。溫別鶴已經給足了溫婉兒面子。當然,那也是爲了在齊王府、皇上跟前替自己掙顏面。
再就是田產、鋪子。這個就多了。
老太爺與老夫人倆合計後,預備給溫婉兒三十傾良田、六間地段上佳的鋪子;再是東西兩大街上的四合院兩座,一座三進,一座五進;位於京城西郊的溫泉別院一座;位於東郊、含山頭的莊子一座。
見到這些嫁妝的看客,心裏莫不大嘆丞相府的闊綽。畢竟是天下第一富商好東西也不會少的。
除了一一備妥上述嫁妝外,李氏還額外備了不少藥材。
玉石類的有丹砂、雲母、玉泉、石鐘乳、白石英、雄黃、長石、鉛丹、冬灰等;草類的有人蔘、冬蟲夏草、藏紅花、靈芝、何首烏、川貝、乾地黃、牛膝、當歸、黃連、金銀花等;木類的有松脂、枸杞、茯苓、槐實、榆皮、杜仲、女貞實等;獸類的有麝香、牛黃、熊脂、阿膠、白膠、鹿茸、犀角、虎骨、海狗腎、熊膽、雪蛤、羚羊角等;還有魚蟲類的石蜜、蜂子、蜜蠟、龜甲、海蛤、蝟皮、石龍子等;另外,還有不少按配方搭配好、並捆紮成包的成藥。都收在相應的藥箱、藥盒裏,以免走味、竄效。
盤點了一遍又一遍,確認再無遺漏,李氏才舒了口氣,到二月初四這一日晌午,將嫁妝依次擡出了庫房,鋪陳在前院的天井裏,就待次日一早,安排好的送嫁隊伍,將之吹鑼打鼓地送入將軍府。
大魏有個不成文的婚嫁習俗,亦即在女方送嫁的前一天、所有嫁妝鋪陳於院中後,只要是添了妝的親朋好友,都能上門圍觀。一則圖個熱鬧,二則可做比對,特別是家有待嫁閨女的,更會挨個瞧個仔細。
這個習俗,打從前朝初期就有了。最初源於送嫁準備。女方家怕次日才從庫房往外搬抬嫁妝,趕不上送嫁、誤了吉時,就在前一日,糾集各路親朋,幫忙將嫁妝從屋裏擡出來,安置在方便送嫁的空地上。如遇天氣不好,就陳列在廳堂、廊檐下,要是雨雪斜落,會淋到嫁妝,就在上頭遮蓋一層油氈布。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提前一天展示於院中供親朋好友觀賞的習俗。如此一來,無論平頭百姓、還是官富人家,對嫁妝的籌備,就越發考究了。可像丞相府這麼闊綽大手筆的,也在少數。
因此,當丞相府的嫁妝一併列開於院中,並經最早一批圍觀的親友回去傳論後,上門觀看的親友就越發多了。甚至有前院招待來客的丫鬟小廝,得空時在私底下侃言:這府門的門檻都快被踏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