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曹佩瑜藏着一本賬本,能往前倒騰十好幾年,上面記錄着各種往來禮贈。
她拿出賬本記賬的時候春陽好奇隨便翻了兩頁,發現在郭厚澤去世之前,郭家一直都在往外搭東西。
搭的也不是什麼珍奇物件兒,就是一些填肚子的窩頭乾糧以及他進山放牛放羊尋摸到的山禽野味。
東西不稀奇,重點是給這些東西的時機。同樣一個窩頭,人家飽飯之後拿出來那就是一個普通的窩頭,可若是在人家餓的前胸貼後背甚至再不喫東西就要餓死的時候拿出來,那這窩頭可是能救命的啊!
曹佩瑜見春陽那喫驚的模樣笑着拍拍她的腦袋,說道:“你姥姥一直都說做好事兒不是爲了幫別人,是到自己遇着事兒的時候能有人幫自己。你大爺還活着的時候咱家日子過的也緊巴,我老說他傻,自己還餓着肚子呢就把喫的給別人,他就傻呵呵的說‘我餓十次總能換一兩回別人看咱家孩子餓給點兒喫的,這就夠了’。咱先護好自己再幫別人,這也算是給自己積德了。”
起個頭,曹佩瑜的話也多起來,就給春陽講了郭厚澤那些年遇着的事兒。
他是個不幸的文化人,因爲一本破書妻離子散被迫背井離鄉從城市來到這個荒遠的小地方。他又是個幸運的人,很多跟他差不多遭遇的人受盡折磨到底沒有挺過那段艱難的歲月,而他不僅順順當當的過來了,還在這小地方紮了根。
當初他剛到這裏,大隊對他也不咋地,幹最累的活兒喫冷飯喝髒水睡牛棚。他沒抱怨,依然樂樂呵呵的活着,對誰都帶三分笑,只要閒着就去幫別人幹活,有啥不懂的也不怕別人笑話張口就問,日子久了,大家自然也就接受他這個不見外的城裏文化人兒。
大隊在村裏單給他蓋了個小窩棚,也不是說有多好,至少冬天擋風夏天擋雨。村裏上了年紀的老太太會給他做鞋縫補衣裳,壯實的漢子進山拉柴禾回來還會給他扔下一些邊邊角角枝子柈子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