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一定有什麼原因,實在無法妄猜。
我只知道,流浪是一種告別,告別的原因,有的可付諸言表,有的則難以言表。真正的流浪,大多屬於後者,被迫言表,只是搪塞。不想搪塞,當然沉默,牽牽嘴角,已是禮貌。
3
巴塞羅那流浪者大街的中間一段,是表演藝術家的活動天地。有的在做真人雕塑,有的在演滑稽小品。
真人雕塑在歐洲很多城市都有,人們因爲看慣了普通雕塑,形成了視覺慣性,突然看到這幾尊雕塑有點異樣,總會由喫驚而興奮。後來看得多了,不再喫驚,但有時由於造型和色彩實在酷似普通雕塑,每次還會微笑着多看一會兒。
真人雕塑前些年在上海街頭也出現過,那是一些年輕人在做行爲藝術的實驗,我的好些學生也參與了,可惜由於新奇而引來大量圍觀者,造成交通堵塞而被勸阻。這裏的真人雕塑不是實驗,而是賣藝。很多行人會與“雕塑”並肩拍張照,“雕塑”會與你拉手、摟肩,拍出來頗有趣味。拍完,你就往腳前的帽子裏扔點錢。
有的旅客小氣,心想我不與你並肩、握手,就站在邊上,讓你作爲街景拍張照,總可以不付錢了吧?誰叫你站在我的背景裏邊?這種“偷拍客”在別處每每得逞,但在巴塞羅那的流浪者大街上卻有點麻煩。快門一響,“雕塑”警覺,一看有一個小姐快速離去的背影,就會從基座上跳下來去追趕。於是,一尊埃及法老金塑在邊追邊喊一名滿臉通紅的金髮女郎,一座渾身潔白的希臘偉男石雕在阻攔一名黑髮黑衫的亞洲女士,這情景實在好玩,往往引得周圍一片歡呼。
好在無論是金塑還是石雕都笑容可掬,語氣間毫無譴責,只是玩樂:“小姐,我能不能再與你照一張?”小姐當然連忙給錢,“雕塑”收下後還滿口客氣:“其實這倒不必。”
只有一宗表演我看不明白。一口華麗的棺材,蓋子打開了,裏面躺着一位化了妝的男演員,作死亡狀,臉上畫着濃重的淚痕。棺材上掛着一張紙,用西班牙文寫着一排詩句,我懷疑是莎士比亞某劇中的一個片斷,但哪一個劇呢?想了半天無法對位。棺材旁坐着一位女性,顯然是演員的妻子,她腳下有一個皮袋,過往行人丟下的錢幣很多。
從演員的呼吸狀態看,他顯然是睡着了。睡着而能比那些活蹦亂跳的賣藝人賺更多的錢,顯然是由於他設計的情景。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情景?須讀懂那篇西班牙文的詩句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