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拉姆紀】第四卷 第一章 (總第49章) (第1/19頁)
gesid36857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四十九章。
(尼爾1900年10月5日晨,貧民窟,小可的“家”)。
如果說,貧民窟是拉姆市的一道創痕,那幺貧民窟的西北地帶也許是這條舊傷疤最深的一段了。
這裏是貧民窟的起點,也是一座見證巴倫斯堡淪陷、衰亡的墓碑。雖然碑文已經黯淡,但人們,尤其是生於此地的人們並未忘卻,這個臨近拉姆市西境大門的地方曾是一個小鎮,一片芬特軍隊的鐵蹄最先踐踏的土地。
儘管巴倫斯堡的人民都和這片土地上的野草一般強韌,他們也沒能堅持太久。那個時候,除了芬特之外,同時來自查隆和尼爾的進攻讓巴倫斯堡無力招架。從衆志成城的堅守抵抗,再到零星碎落的各自爲戰。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偌大的巴倫斯堡就被撕成碎片,瓜分完畢。
之後便是曠日持久、死傷慘烈的三國會戰。走到這一步,對這些貪婪的侵略者來說也是必然。
不過那些都和這個在戰爭起初就放棄抵抗,向芬特軍隊臣服的小鎮沒有太大關係——因爲這個小鎮的人民所遭受的苦難遠比戰爭本身更加複雜。
投降之初,他們還算是度過了一段不那幺屈辱和痛苦的時光。但隨着戰事發展,芬特人的傷亡逐步增加,他們自然而然地成爲了芬特軍隊發泄壓力與仇恨的對象。再到後來,三國的戰事陷入膠着,被譽爲“聯邦的毒瘤”的奴隸販子在個別軍官的默許和掩護下,開始在巴倫斯堡的邊境“開展業務”。於是,這裏的絕大部分人民終於在失卻了財富,又拋棄了尊嚴後,繼而失去了家園。
小可和蜜兒的雙親就遭逢過這樣的不幸——但幸運的是,她們倆沒有。
在新生的拉姆市政府的外交努力下,一大批於戰爭期間“流離”至芬特境內的巴倫斯堡公民被“遣返”回拉姆市。小可和蜜兒就是在這些人重返故鄉後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