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實無需蕭彧刻意和裴凜之保持距離,裴凜之忙得根本沒多少時間在家,龍虎山那邊的冶鐵坊要練兵器,只有裴凜之對兵器最爲了解,指導與監工非他莫屬。
蕭彧也在家緊鑼密鼓地準備出海的物資。除了紙張和瓷器,油紙傘和斗笠這些副產品也不能少。油紙傘在建業都能賣成奢侈品,出了海,它身價不得再翻番。
但作坊的工人們都在忙着造紙,已經抽不出空來做傘和斗笠,蕭彧便將傘和斗笠的製作接手過來,安排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來做。
油紙傘最繁複的部分便是傘骨部分,傘骨要強韌有力,必須要用陳年老竹子,還得將傘骨打磨成光滑均勻大小一致的竹籤。
打磨傘骨是一樁相當費事費力的工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人工。但就是把家中的人都調動起來,人手還是有點不夠,純手工的生產效率太低下了。
蕭彧想了個轍兒,將打磨傘骨的活兒派發給村民,誰有時間的都可以來領竹籤打磨,按根數給錢。有點類似後世的家庭代工。
村中婦孺們聽說蕭彧這裏有活幹,還能掙錢,都爭先恐後過來領活幹。
蕭彧看着積極踊躍的婦孺們,突然冒出一個點子,不如干脆就辦一個雨具廠好了,將它與紙坊分離出來,主要靠家庭代工來做,能最大限度利用勞力,擴大產能。
這樣村中婦孺兒童的生產力都能調動起來,他能生產出更多的雨傘,村民們也通過勞動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這完全就是一樁雙贏的好事。
要是本村的人手不夠,還可以分發到升龍灣去,想必那邊很多人都願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