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七月, 吉山率領商船浩浩蕩蕩回到了番禺。出發的時候是十艘船,回來的時候則是十七艘。其中七艘是來自波斯的商船,這些船並非來自同一家商號, 而是幾個商號, 跟着吉山的商船一起來的。
在吉山的引薦下,蕭彧親自接見了幾位波斯商人。吉山和閔翀幫忙做翻譯, 雙方相談甚歡。
蕭彧尤其注意了波斯人寫數字的方式, 居然並不是阿拉伯數字,而是羅馬數字。
蕭彧仔細想了想,他從前讓閔翀去波斯的時候留意當地人的語言文字習慣,他帶回來的也沒有阿拉伯數字,難道是阿拉伯數字還沒被髮明?抑或是還在印度沒有被阿拉伯人發現?這其中的細節他就不得而知了。
看來這阿拉伯數字還得自己編啊,以後若是跟印度數字重合, 只能說是巧合吧。
蕭彧接見完波斯商人後, 爲他們簽發了通商令, 允許他們來廣州、崖州與交州等地經商。
這些波斯人是天生的商人,他們的足跡遍佈南歐、北非、中亞甚至遙遠的東亞,哪裏有利益,他們就往哪裏去。
早在西漢時期,他們就通過陸路抵達了中原,與中原人交換貨物,用優良馬匹、香料、珠寶等換取他們所需的絲綢、瓷器和茶葉等。
兩漢之後, 中原大亂,無力控制西北地區,西北地區在不同的胡人政權手中頻繁易手, 扼斷了波斯與中原地區的通道, 路上絲綢之路被迫中斷。
但還是有小部分勇於冒險的商人通過海上抵達中原, 繼續着海上絲綢之路。然而大海要比陸地的風險大得多,走這條路的很少,很少有像蕭彧這樣以官府的名義進行大規模出海貿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