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西戎騎兵還結成上百人的小隊,越過邊境,偷襲安國境內的村鎮,往往是搶到糧食就走。他們都是輕騎兵,來得快去得快,每每等安國將士趕到,敵人便已經逃了。
好在並沒有太大的人員傷亡,因爲地處邊界,躲兵亂已經成了百姓本能的反應,損失最多的往往是糧食、牲畜等財物。
裴凜之早就注意到了這些,寫奏章回京,向蕭彧稟告自己的出兵計劃。
蕭彧知道跟西戎一仗在所難免,便準了奏,命閔翀安排後勤,爲大軍開拔西戎鋪後路。
其實安國不少地方還在遭遇嚴重旱情,按說並不適宜打仗,所幸這兩年種植雜交稻,糧食豐產,家家有餘糧,即便是秋季顆粒無收,百姓也不用擔心餓肚子。
朝廷就更不用擔心了,糧倉都是滿的,廣、交、崖三州不受旱情影響,糧食豐產,可以爲朝廷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
以吳州揚州的自然環境與條件,完全可以開發成爲天下糧倉。只是蕭彧在此經營的時間有限,吳揚一帶的水利建設遠不及他用心經營多年的廣交崖三州,是以目前來說,廣交崖三州纔是真正的天下糧倉。
只要廣交崖三州不鬧饑荒,蕭彧便有足夠的底氣。
裴凜之親自率領十萬大軍開拔,陳兵於梁州,等待補給抵達,隨時準備向西戎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