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滿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別說放棄,明玥,你不是放棄,你那麼愛琴,那麼愛這裏,音樂就是你的世界,你不會捨得放棄的。我們只當暫時做個告別,做個調整,對不對?”
“不如我們定個約定,我在這裏送你一首貝多芬,如果有天你決定回來,如果有天我們能再見……哪怕時隔十年二十年。明玥,你還我一曲巴赫,好不好?”
董樹聲震愕地看着面前的男生。
若硬要在西方音樂史中分個上下階層,皇冠是莫扎特,權杖是貝多芬,而王座就是巴赫。
巴赫,極致華麗的古典主義巴洛克復調,又有着極致工整的平衡規律性內核。巴赫的音樂,是藝術,是科學。其中尤以十二平均律寫成的《賦格》爲其作品的精髓之一,它是音樂裏的數學,數學裏的音樂,常與簡單的前奏曲一起出現。它好聽有節奏,卻是很多鋼琴專業人的噩夢。複雜的對位法公式讓人抓不到聲部抓不到音符,左右手練起來能在琴上打結衝突,巴不得四臺鋼琴一起奏,而一旦中段停下,又會忘了要怎麼繼續。
死記硬背熟能生巧或許能讓你在琴前顯得遊刃有餘,卻難免因它的工整聽起來毫無感情,像臺機器。可當你代入太多個人色彩,又彷彿會將他拉下神壇,破壞樂曲的美感,顯得世俗輕浮。不能輕不能重,難掌握難表達,這讓巴赫必定出現在大型鋼琴比賽的指定曲中,卻往往消失在自選曲裏。他是一個鋼琴演奏者的基礎,是高度,樂手無不敬畏,可相比其他大熱音樂家,又沒多少人自認能在舞臺上完全有資格掌握他。
然這些問題臺上的男生都沒有,他的曲調剋制,沉穩,嚴謹,小處唯美規整,大處溫柔沉靜,每一個音符都有着精雕細琢的厚重美麗。
其他評委一開始還不能理解董樹聲爲何叫停,可聽着聽着,又像明白了什麼,紛紛陷入沉默。
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大學男生,琴聲裏爲何會有閱盡千帆的淡泊冷靜,也有看淡生死的高貴神性。
神性,就是神性,巴赫音樂的精神所在,碰撞人性,超脫軀殼的靈魂共鳴。多少音樂家都奏不出的感情,竟然在這個男生手下聽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