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順帶一提,和木白等人同行一路的羅本羅貫中先生,和他的老師施耐庵先生當年都是張士誠的謀臣,或多或少也爲diss老朱的大業添磚加瓦過,所以,羅老先生空有滿腹才華,也沒敢去參與大明的科舉大業。
畢竟他當年多多少少也是在老朱的黑名單上掛了名的,咳咳,這種時候必須低調行事。
其實這種程度的朱元璋也不是不能忍,但是當地抱團這種事他就接受不了了。對於任何一個政權來說,一個有錢、有糧、有人、有武器並且喜歡抱團的羣體都是他們不得不側目的存在,更不用提江東人本身就不太老實。
洪武帝也不是沒對他們動過手,他對江東當地的政策是三步走。
第一步,直接遷走部分富戶。動產可以帶走,但不動產必須留下,如此便空出了大量的土地。
第二步是減少科舉名額。理由也很簡單,江東多才人,這個地方戰亂少,自南宋定都杭州後,江東更是成了文人薈萃之地。
但大明是天下的大明,不是江東人的大明,如果不減少參考人數,對外地的考生來說豈不是不公平。而且老朱淳樸的農人思想告訴他一個鐵一樣的道理:變壞了不一定有錢,但有錢最容易變壞。
無論是此前的第一次科舉,還是之後的推舉制,江東能夠送上來的人才名額都是全國省份最少的。
第三步可謂是釜底抽薪之舉——江南之地的賦稅爲全國最重。
江西一地尚可,江東蘇松一地的稅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