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華夏人對狗的喜愛是自古以來的,打從犬類被馴化之初,它就因爲既能工作又能當做肉類供應,成爲了人類最重要家畜之一。
不過別誤會,狗和犬在現代人看來是一樣東西,但在近代以前,它們其實完全不同。
若要細數其中差異,可能要耗費大量筆墨,簡單的說就是——狗是可以被食用的,犬則不能。
因爲狗是被當做家畜來飼養,前者被食用就和喫雞鴨魚肉一樣,犬則是工作上以及生活上的夥伴,是彼此交付後背和信任,在其工作時彼此照顧,等到它老了則是要爲其養老送終,清明冬至要爲其供一碗肉的神聖存在。
而狗和犬之間的轉換,完全取決於狗狗在幼年時候的表現,有工作以及培育價值的就是犬,沒有價值的就是狗。
因此,民間曾經還有一種叫做相犬師的職業,不過隨着進入物資精神文明都比較發達的宋朝,人類出現養動物只是單純作爲娛樂而不是牲畜或者工具的情況後,這類古老的職業便漸漸沒落,轉而出現了專門往外貌和社會的培育者。
人類對動物的品相審美,也開始從工具犬所要求的服從性、耐力、智商,轉爲了顏值、顏值和顏值。
“簡單的說,只要它長得好看,那它的缺點可以被原諒八成,畢竟解決寵物造成的麻煩和困擾也是養寵的樂趣之一,不是嗎?”
木小文一手插腰,一手抱着狗崽,很是振振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