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因很簡單,“若在強管內都刻制這樣的紋路,其工期將爲正常火銃的三倍乃至於五倍,以大明如今的火銃配比而言……”
後面的話他不說木白也明白。
大明如今的火器硬性配比是十兵一銃,而大明的兵士有多少?
在洪武上十四年,北邊被藍玉打伏,南邊被沐英踢瘸,東邊被湯和以及諸多海防將領揍趴下後的微妙和平期,大明的衛所幾乎全都是滿編制的情況下,登記在冊的軍籍共有兩百四十餘萬。
此刻的軍籍還不像是明中期充滿了濫竽充數之人,而是實實在在的壯年兵哥,只要洪武帝振臂一呼立刻就能穿甲執銳的那種。
當然,這些人數中也包含了近期歸附大明的外邦俘虜,作爲社會不穩定份子,這些人即便歸入了大明的軍隊體系,短時間內肯定也是不會被配置火器的。
但就算是將這龐大的軍隊人數去掉零頭,國內對火器的需求也在20萬之巨。
正因爲對火器的需求龐大,單靠中央着實無法滿足需求,洪武帝在此前不得不授權部分衛所自行製造火器。
以如今的標準制造火器已經那麼困難了,再增加製造難度,到時候別說增加配給量了,能不能趕在如今已經發下去的火銃毀壞前頂上缺額都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