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明的使者團隊每次出行之前都會拜過媽祖,出行的日期也是欽天監精心籌算過的,放在船上的避水獸、避水珠等各種鎮船器物更是種類繁雜,就連船名都要取上些順風、順流之類的吉利名字。
至於喫魚不能翻過身來喫,一定得把一面喫完了掀骨架喫另一面,不允許女性上船等等迷信行爲,更是不要太多。
人到了海上,可沒人看你身家貴賤,一律平等對待。海上天氣變化多端不提,還有各種海獸兇猛,據說南邊的船隊就曾經遇見過比船都要大的深海巨獸,那巨獸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鯤,它從當時的船下游過的模樣讓一船的人做了好幾個月的噩夢。
至於朱棣爲什麼知道這個……如今,隨着遠洋貿易帶來的巨大利益,海運已經成爲了大明的熱門詞彙,連帶着,和海洋、異國風土人文有關的故事也充斥了人們的茶餘飯後。
……主要還是因爲大明這兩年在搞文化建設,話本、小報之類的娛樂讀物一下子少了很多,民衆們失去了一個娛樂方式自然要去找另一個,現在大家的娛樂新風尚就是地理志來着。
遊記這個東西在文筆上也沒什麼需求,也不需要太大的故事性,對文學基礎也沒什麼要求,可以說只要會寫字,又實地去過那地方,就能寫,市場準入門檻可比旁的文體低得多,來錢也快。
而且寫遊記未嘗不是一種低調的炫耀,這年頭想要跨省旅遊,單路費開支就差不多是一個尋常家庭一個月的嚼用了,更別提那些定製項目了。
而對於出版方來說,遊記的篇幅一般都不會太長,而且因爲故事性和連貫性相對沒那麼強,就算有哪位作者寫了長篇大論也能進行拆分,分刊推送,這樣成本也不會太高,在對市場進行試探的時候也更有餘地。
當然,這其中最關鍵的還是上頭似乎還挺喜歡看他們寫的遊記的,每半旬,官方都會派人來採購一批最新的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