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兩位校長與漢中經濟學院師生灑淚道別,留下許多他們之前整理的筆記、題庫, 與交待好軍民政務, 整理好行裝的周王府諸人一道出城, 到漢水碼頭乘船。
當年來漢中進修的幾位御史、員外郎都得了個脫靴遺愛的待遇,他們這些胼手胝足將漢中建成西北第一繁華大府的人離開時, 百姓更是傾城而出,帶着香帕、水果、土產追了他們二十里。宋時當年爲了運石料、化肥修的八車道寬敞柏油路都險些被洶湧的人流堵死。
幸好周王的王駕排場大,前後有侍衛騎馬開道, 吹號打鼓, 慢慢地排開百姓, 總算給他們騰出一條車道。
而這條道的盡頭,還排着幾層漢中耆宿, 各捧一把萬民傘等着他們。
宋大人這個知府要離開, 來送傘的自然不光是南鄭縣本縣。府內八個州縣的耆老各帶着幾把萬民傘來送行, 傘蓋擠擠挨挨地遮了半爿天空, 傘緣縫着一層層顏色各異的布條,直垂到撐傘的人胸腹間, 比周王這副親王規格的儀仗還打眼。
周王雖然不至於嫉妒, 看着那片傘也有點發愁:“這麼些傘可收到哪裏?坐船時還好說, 若是進京時叫人舉着, 隊伍前頭先擺這麼一長列羅傘……”
別人路上舉一把萬民傘, 人家看了都知道是有清官出行。眼前那些耆老手中的傘多得一眼看不清數目,少說也得有十來把,就是他與王妃、兩位舅兄擺起全副儀仗, 把儀仗裏的羅傘都換成萬民傘也撐不過來啊。
他眼前浮現出車駕前列着兩排儀衛,手中各舉一副粘滿花花綠綠綢布條兒的萬民傘的模樣,忍不住笑出聲,惹得同車的王妃疑惑地看過來。
他忍着笑解釋了一句:“漢中有今日盛況,咱們一家人都是出了力的。雖說我收不得萬民傘,但見漢中父老們這般眷戀咱們也自高興。”
也不知這些父老、百姓裏夾了多少記者,明天印出報紙,會不會把那片萬民傘原原本本地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