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安嶺要找幾名退伍兵作爲家人的保鏢,這豈不是正中有關部門的下懷?雖然不至於派出專業人員潛到安嶺身邊,但臨時挑選兩人進行政治及業務培訓,另外再支付一份工資,也不算是什麼大事。
但這樣也有個好處,那就是安嶺想要做個什麼事情,上面很容易就會給予支持。
譬如,安嶺在大二開始擔任的天西師大學生會主席及校團委副書記職務後,在大學裏組織的“青年讀書會”(宗旨:爲華夏崛起而讀書)、“青年寫作會”(宗旨:包括應用寫作在內的日常寫作)、“青年志願者協會”(宗旨:慈善與公益)等,不但在天西的大學裏開展得有聲有色,而且還迅速地傳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在大三的後半期,安嶺想到夢境後期關於人生的一些討論頗有意思,譬如有人講到,人的差別其實不體現在專業上、學識上,而是體現在業餘時間上。有的人業餘時間獻給了呼朋喚友、喫喝玩樂,而有的人則獻給了業務鑽研或興趣愛好,而慢慢的,二者的差距就顯現出來,後者人生成就愈來愈高,而前者,往往止步於踏出學校時的水平。
對此,安嶺覺得有話要說,免得讓一代一代的人才泯然於華夏人特有的“自由”中。
什麼叫華夏人特有的“自由”?其實就是指華夏人的“無自我節制與自我約束”。譬如,學校有老師佈置課文、學業,大多數人都會去學,因爲有人“管”,但這些人一旦離開學校,但從此不再沾書本,所謂華夏人“不愛讀書”也與這個有關。華夏人在工作中,有人管時,做得很好或較好,但無人管時,卻放任自流,成了無政府主義。也就是說,華夏人如果不是被逼急了的話,天生的自由散慢,無組織無紀律無追求。
但實際上是不是這麼一回事呢?其實不是。過去,華夏人之所以表現得自由散慢無追求等,蓋因普通人處於固定的社會秩序之中,想追求也沒有追求,所努力的一切,不過是在幫統治者或地主或洋人罷了,於是便有“磨洋工”一詞傳承。
新時代,個人利益與個人主張抬頭,一個人的努力,不敢說完全屬於個人,但亦可看成基本上屬於個人的。這時的“自由散慢”或“磨洋工”,就頗爲浪費人生了。不過,這種情況,在機關事業單位卻非常普遍且長期存在。
所以安嶺便寫了一本書,“提點”或“警醒”了一下這些還準備睡覺的人。這本書的名字叫《業餘時間決定人生境界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