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老教師王平開頭,其他教師便嘰嘰喳喳地說開了。這些教師的意見,有個人的,也有學校的,個人意見中最多是各種政策、待遇的落實,其中一條就是民辦教師的轉正問題;而關於學校的意見,則主要集中在興建教學樓、廚房廁所等硬件設施上。
前前後後兩個多小時,小學的老師們總共提了80餘條意見。
華夏的體制,對人才是最大的浪費。譬如這每個公社的教師隊伍及醫護隊伍,雖然他們藝業各有專攻,但客觀地說他們其實都算得上一個地方的“智能庫”。
或許在有些決策上不用諮詢他們的意見,但在有關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道德、健康教育、移風易俗、精神文明、法治建設與宣傳等方面,卻完全可以藉助於他們的智力,或諮詢,或策劃,或顧問,形成一種長期機制。
離開小學,安嶺又去了公社衛生院。衛生院的問題,核心在於“缺醫少藥”四個字。缺儀器設備,很多常規檢查做不了;缺醫生,很多醫生都想方設法調去條件好的公社或縣城;缺藥品,有些特效藥要麼公社醫院沒資格進,要麼特別緊俏的藥根本就進不來。
聽完學校和衛生院的意見後,安嶺終於感覺到“任重道遠”是什麼意思了。
學校教育這一塊,夢境裏的他有切身體驗,或許能找到辦法。但衛生這一塊,卻有待大環境的改善。只是安嶺更知道,哪怕在夢境後期華夏經濟躍升爲全球第二,可醫藥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好,依然是民生意見最大的行業。
安嶺帶着萬元康深入大隊及生產隊調查一事,進行得斷斷續續,因爲祖桂良時常要召開會議,也有上級文件下來,需要學習、傳達的情形。
但安嶺與萬元康兩人的大院衛生打掃事業,卻悄悄地發生着變化。在安嶺和萬元康兩人堅持了五天之後,開始有年輕人拿着掃把跟着清掃,開始是一兩個,然後是三四個,在安嶺的調查告一段落後,公社幹部中,竟然有七八個人跟着安嶺一起打掃衛生。
而且,非常喜人的事,這七八個人,都是年輕人,最年長的不過28歲。有了這七八個人的加入,每天早晨清掃大院的時間,但由最初的一個多小時,迅速縮減到一刻鐘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