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請大家一定記住:如果我們培訓的合格人數達到70人,東方動力將會另支付每人1000元的培訓費,如果我們培訓的人員合格者只有40人,那我們拿到手的6萬元,就必須退還2萬元給東方動力。
另外,千萬不要以爲我們拿了別人的錢就可以不退了。我可以告訴你們對方的來歷,對方在深川市投資了5億美元,建立了華國最大的外資獨資企業,該公司在與華國簽約時,中央領導都親自出席過。但是,如果我們按協議把事情辦好,那我們衝白河鄉也算是靠上一棵大樹了。”
安嶺這段話,有如重磅炸彈突然炸開在人羣之中。
1983年,科級幹部的月收入不過60元左右,剛畢業的本科生,可以拿到45-55元之間,各國略有不同。
但在全國任何地方,絕對沒有說你幫忙培訓一名合格的農民,就給你1000元的說法。這時,你拿1000元去同一個成績一般的高中生打賭,說如果你努力,考上大學我給你1000元,保證那人會發瘋似地學習,爭取拿到這1000元錢。
很自然地,這是安嶺自己的錢。
但安嶺並不覺得是在“扶貧”或錢多得發燒,而是他覺得,農村勞務輸出,本來就該有這筆收入,當然這筆收入應該通過一定的方式支付,譬如地方政府支付一定的勞動或成本,最需要的成本就是“培訓”。
鄉一級政府,如果把農民進行一番培訓後,再送入城市或工廠,可以給城市減輕很多負擔,譬如橫穿公路、亂丟垃圾、遵守規則、識別標識、聽衆指揮等,都可以得到訓練。
農民,沒有培訓過的農民,說白了就是一盤散沙,一種很難融入現代文明的存在。個體的農民,雖然也有融入現代城市的,但要麼是本人“領悟”能力強,要麼是經歷過無數的磕磕碰碰,最終才成爲城市的一部分的。而農民在這一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則是血淋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