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總之,我認爲一個地方的發展,必須得立足於自己的優勢,同時要盯緊市場。”安嶺雖然覺得馬德平有些急了,還是說了一些“真經”。
“那你說說,如何搞活縣建築公司?”馬德平看來,是與建築較上勁了。
“縣建築公司,要搞活它,法門有二:一是領頭人的問題;二是機制的問題。領頭人,要選那種有能力的,服衆的,敢於擔責,且有經濟頭腦的人;機制,就是改制,譬如改成股份制,允許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等企業核心人員持有一定股份;改制,還要改革分配機制,允許拉大收入差距,只要是爲企業帶來效益的人,哪怕獎勵其利益的百分之一百分之二甚至百分之十,都不是不可以。”
安嶺說的這些,其實都是國有企業面臨的問題。只是股份制這個作法,此時有點超前。但是,地方國有企業,不趁着此時還有半口氣的時候改,到了九十年代,幾乎是見風死。
建築類企業,幾乎全部讓位於私營建築公司,或打着國有旗號,實爲私人所有的建築公司,因爲到了那時,地方政府完全喪失了談判的主動權。
當然,一些大的國有建築企業也活了下來,不過其機制卻是徹頭徹尾改了的。至少,其基本不養普通的建築工人了,他們只養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