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爲什麼啊?這個,可是個新鮮事。
一個近五十歲左右的農民站出來道:“俺娘說了,安書記做的每件事,都在爲老百姓考慮,我家一個娃去了深川掙錢,家裏日子好過了,但我們農民也不能忘本,做事不能只靠自己,再加上我們幾家計算了一下,都有剩餘勞動力,出一個人參加幫收隊,也不會誤了自家莊稼。”
這個,負責接待的幹部可拿不定主意,當即找到安書記。遇這些事兒,還是安書記點子多。
“歡迎,熱烈歡迎!幫收期間的伙食,就由我們參加幫收隊的幹部職工平攤吧,不能讓農民兄弟們出了力還要出飯錢,那不是我們我們衝白河的風格!”
當安嶺關於農民進入幫收隊的“政策”被民衆知曉後,全鄉竟然有300餘名青壯年農民志願加入鄉政府組織的“幫收隊”,頓時讓鄉政府準備後勤的人員感覺到壓力巨大,這300多人收吧,那得多開支多少錢啊?不收吧,別人又熱情得很,能叫別人回去麼?
所以,問題又彙報到安嶺這裏了。
“這叫啥問題呢?如果是幾個人,自然由我們幫收隊的同志幫忙把伙食出了便可,但這人數一多,就按此前建築隊培訓的標準待遇配備伙食吧。”安嶺道。
正當衝白河鄉政府正緊鑼密鼓準備夏收之時,隔壁布達鄉黨委書記王成仲與陳光五兩人聯袂來訪。
“哎呀,王書記、陳鄉長,稀客,稀客!”見秦應全把二人帶進自己辦公室,安嶺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