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種米麪加工廠,選擇一處地理位置居中之地設置,讓是遠的羣衆也不過走兩公里的路程,這就大大節約了勞動力成本。
此時給羣衆磨面,價格一般在100斤1元錢,打米則在5毛左右,其他像磨豬飼料的價格與磨面相差無幾。
打鐵爐村共有1400人口,大大小小按人均一天喫1斤需要打磨的糧食計算,每天也是1400斤加工量,如果再加上豬飼料,以及冬季磨紅薯等,總計平靜絕對在3000斤以上,以均價百斤7毛5分計算,每天的毛收入也應該在22.5元,一個月是670元,而一年正好有8000元的毛收益,扣除機器消磨、油品消耗等,再怎麼樣也有4000元淨利潤吧?
除此之外,因爲在本村打米磨面,所節約的勞動力效果也非常明顯,以每100斤糧食需消耗半天勞動時間爲準,不含磨紅薯和豬飼料,1400斤的加工量就相當於7個勞動力,每天7個勞動力,其價值相當於多少啊,如果按建築隊工人每月掙50元計算,一個月下來也是350元啊,當然,想要把這個時間變成錢,還得想其他辦法。
當安嶺把賬一筆筆算給王孝貴聽了之後,王孝貴的心動了。他覺得,這事兒有得搞,哪怕安書記說的年利潤再減一半,只有2000塊錢,也是很不得了之事。
“安書記,這個廠是好,可是我們村根本拿不出錢買這些設備啊。”王孝貴又道。
這確實是個難處,以王孝貴的能力或眼界,是想不到如何搞來這筆錢的。
“你們打鐵爐村,雖然比較貧困,但一般羣衆借個幾十上百塊錢給村上沒問題吧?”安嶺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