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每個村都能通過村辦企業搞上幾萬塊錢,那整個衝白河的財政狀態立即就會得到很大改善。
前面不是說了麼,此時衝白河全鄉發出的工資每月才4000元,每年也不過5萬元左右,每個鄉真能掙到幾萬塊錢,平攤到農民身上,每人也是幾十上百塊,農民的貧窮狀態立馬就能得到極大改善。
當然,並不是每個村都有適合變現的資源的。但只要想辦法,也不是掙不到錢。既然鄉上能夠組建建築隊或建築公司,那麼村上爲什麼不可以組建一些小施工隊,集體去承包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工程呢。
有人或許會說,安嶺這樣做,貌似很有集體情結啊,用後世的歷史現實觀照,安嶺這不是開歷史的倒車麼?
集體企業?集體的企業有那麼好搞麼?
這樣問的人也不是沒道理。但哪怕在後世,也是有集體企業,或集體股份企業存在的,而且還活得很好。
有過夢境經驗的安嶺,自然不會以爲所有制可以決定一切,實際上經濟搞得好壞,企業有沒有利潤,與所有制基本無關,真正有關的是經營機制,而經營機制的核心則是利益分割。
爲什麼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紀初華國大批鄉鎮企業會倒閉?其因素可以說非常複雜,但內中有一個致命的因素卻一直未引起重視,那就是企業領導人在企業中的地位與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