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而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江楓雙手同時變換法印,圍住二人的八柄飛劍當即變換了方位,另外四柄飛劍分二組攻向二人,熊奎、李儒見劍氣被撤銷,又有飛劍襲來,忙準備防禦,這時江楓臉上的笑意更加濃郁了,不!是更加陰險了,李儒和熊奎這回真是被江楓那種他們從未見過的打法給震到了所以一見江楓變招,自然首先想到防守,以不變應萬變,這句話是有道理,但用到這就是個杯具,他們如果敢像那一次小雨一樣打飛那襲來的雙劍那麼他們便不會有下面的痛苦了...在地上觀戰的一般修士現在當真有種被驢踢了的感覺,太超出正常思維,兩個九級高手被一個九級高手打得不敢還手,小雨看着江楓卻在想:“他強了這麼多,他能戰勝十級修士了吧?”
李儒和熊奎已準備同那飛劍硬碰了,但那飛劍卻不去攻他們,只是兩兩交叉分別懸於二人頭頂,“十全縛混陣”,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八劍八道光芒會與雙劍,雙劍分開懸於二人身旁圍其旋轉,八道光芒便如八道鐵索纏於二人身上,“啊...”熊奎、李儒慘叫連連,他們現在只感覺自己的靈魂要被抽離身體一般,但又動彈不得,“吼”兩聲震天獸吼響起,二人見無法脫困,只好喚來自己的八級妖獸,希望可以分散江楓的精力以便自己脫困,天空中兩隻巨大的身影出現,熊奎的是一隻八級紫瞳金獅,而李儒的則是一隻八級丹頂玄鶴,小雨此時也飛上天空,一記“幽魅之火”便封住二獸,小雨是八級妖精,又是天狐一族,要對付八級妖獸可謂輕而易舉,兩隻妖獸可以清楚的感覺到小雨身上妖精的氣息,不由感到驚恐,這就是威壓,妖精是妖獸中的強者進階而成他們對於妖獸有天生的威壓,就如同龍族對於他族都有龍威壓迫一樣,二獸見小雨在不由心生退意,但又被紫火封了去路,只在其中來回亂轉。
江楓此時控制雙陣,李儒和熊奎的慘叫聲響徹天際,聽得下面的人毛骨悚然,“唉,怎麼有股怪味?哥們,你下面溼了,”“我腎虛多汗”一個人兩腿還在打戰道。江楓在辟穀期就能煉化十級龍魂,雖然那時龍魂經歷雷劫十分虛弱,但依舊足以抗衡九級修士,現在他已是元嬰期,對付九級修士自然更加容易了,但是江楓卻不敢煉化二人,他在等...“快住手”天空中又多了三個身影,與此同時還有三隻妖獸,來人正是羣英閣剩餘三位長老,三人都是九級術士,而且三人的樣貌十分相似,三人分別叫做呂欽、呂和、呂貴,他們是一奶同胞,而巧的是他們的妖獸也是生於一窩,是三隻紫電追雲豹。三人手中也和李儒一樣是奇門法器,呂欽的是一個黃金法輪,是雷系法器,呂和的是一把黑邊羽扇,自然是風系法器,呂貴的是一個烏金鉢盂,爲水系法器,由於他們三人是親兄弟,對敵都是同戰同退,並且默契無比,三系法術相輔相成威力倍增。
“小雨,對付妖獸,”江楓說完便收回飛劍,天地變色,呂氏兄弟和李儒他們出現在一片墨竹林中,“這是什麼招數,我從沒見過!”呂欽一臉嚴峻道,“快護住李儒他們”。三人立即將二人護在中間,並且設下法術盾牌,“讓你們見識下我意境晉升後的威力”江楓的聲音從四面八方響起,竹海翻騰,墨浪滔天,二十柄墨竹飛劍從各處殺出,呂氏兄弟三人的法盾上濺起陣陣墨煙,法盾的光芒在漸漸減弱,到達元嬰後,江楓的意境也隨之提升,攻擊更加急速和狂暴,江楓的身影現於竹海上方,依舊是水墨虛影,江楓雙手齊動,二十柄飛劍衝出墨海化出兩條墨龍,“雙龍絞殺”江楓雙手指揮雙龍,雙龍張開龍口,挾龍威襲向呂氏三兄弟,呂氏三兄弟各自催動法器,雷、風、水三道龍捲同時與雙龍糾纏在一起,龍吟震天,雙龍被三道龍捲侵蝕身體,“合”江楓雙手合十,兩條墨龍合二爲一,竟然掙脫龍捲,直取呂氏兄弟。
“三系漩渦”三人同時完成咒語,一個包含風雷水三種法術光芒的漩渦在三人身前形成,在漩渦的吞噬下,墨龍的身形開始殘缺,江楓急讓墨龍上升又由高天上垂直攻下,呂氏兄弟頓感地動山搖,墨海中揚起了五道墨色龍捲向呂氏兄弟合擊,呂氏兄弟看着頭頂的龍威浩大的墨龍和五道如天柱一般的龍捲,天色在漸漸變暗,彷彿末日降臨一般,他們發了風似地發出法術,但是無一不被那墨海吞噬,這就是元嬰期江楓的意境,在這個意境中他就是王,除非對手高出他修爲很多,否則就別想逃出,同樣外面的人也別想就在意境中的人...呂氏兄弟此時真要絕望了,眼中只剩下滿目的墨色了...“尊駕手下留情”,一隻赤色巨掌驅散了墨色的恐怖,天地也迴歸正常,一個渾身散發着赤色光芒中年秀士立於虛空,“閣主!”地上一陣驚呼,江楓看着那中年秀士,眼中充滿震撼,“修行元嬰上,一步一登天”,江楓頭腦中又回想着師傅說過的這句話,羣英閣主皇甫惟明,修爲武聖,等同渡劫,一掌頃刻破掉自己的意境,對方還明顯手下留情了...“不知尊駕如何稱呼?”皇甫惟明和顏悅色道。
“江楓”,江楓只是簡單的吐出兩個字。
“江小友,事情經過我已經清楚了,再此我向小友道歉,”皇甫惟明當即向江楓行了一拱手禮,這就表示他對江楓的實力承認。
江楓也回了一禮:“閣主明察秋毫,在此江楓爲自己的剛纔魯莽向閣主道歉。”
皇甫惟明點了點頭,他對江楓的態度還是滿意的:“小友到此是爲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