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張威如此推崇安丙,那麼,安丙何許人也?
此人字子文,號晶然山叟。廣安軍甘溪場(今四川華鎣市永興鎮)人,大宋名將。
淳熙五年,安丙登進士第,歷知大安軍,有惠政。"武興之變"時,與楊巨源、李好義等誅殺了叛亂的吳曦。獲授四川宣撫使,累遷資政殿大學士、四川制置大使兼興元府知府,遷知潭州。
這麼說吧,多年來,安丙一直擔任川陝地區的重要官職。在他任上,金兵來犯,佔不到半點便宜,皆鎩羽而歸。
所以,安丙在川陝軍民中的威望,比皇上還高!你說牛不牛?
功高震主呀,因爲這個緣故,皇上在一些弄臣的挑唆下,對安丙這樣的忠臣產生了猜忌之心,一道聖旨,把他調到譚州,在那裏擔任軍政一把手。
這位安老將軍,對皇上的詔命,無絲毫抱怨,在譚州整軍備武,發展文化教育,搞得風生水起。
如今,大宋國川陝地區,在金兵瘋狂進攻下,處於危急存亡之秋!
孟珙朗聲道:"川陝局勢如此嚴峻,董居誼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現在議論董居誼,沒有什麼價值。我認爲當務之急先聯繫上聶子述,請安老將軍速赴果州,領導川陝軍民,擊退金兵進攻。"
季彬補充道:"果州離這裏不遠,那裏的軍政長官是安癸仲,他是安丙的兒子。安丙到了果州,收聚殘兵,安撫百姓,提振人心,大宋軍才能轉入反攻,把金兵打回老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