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淮西總領吳潛反對進兵中原,其部將杜杲,態度更爲堅決。
杜杲何許人也?
此人官職雖不大,但能耐不小。他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杜穎,官至江西提點刑獄。杜杲因父親的關係被安排在海門鹽場供職,未上任即被福建提點刑獄陳彭壽召去代理閩尉,之後又被江淮制置使李珏聘爲幕僚。
大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金兵圍攻滁州,杜杲帶兵救援。激戰中,他面部被射中二箭,強忍劇痛,堅持靠前指揮,極大地激舞了士氣,打退了金兵的進攻。
淮西制置使曾式中擔任廬州節度推官時,當地發生兵變,杜杲單騎前往平息了叛亂。那時,駐在榆林埠的數萬金兵請降,有人建議在金兵投降後殺之,奪取輜重。杜杲認爲:"殺降不仁,奪貨不義,納之則有後患",主張對金兵進行教育,後悉數遣散。
在這些事裏,杜杲嶄露頭角,小試牛刀,體現了他智勇過人,不同凡響。
如今,朝廷任命杜杲擔任淮西轉運判官,隨全子才、趙範、趙葵等大將北伐中原。他認爲"江淮災荒連年,移南實北,腹心之地反爲可慮了",上奏朝廷,反對出師河洛。
趙昀連喬行簡、孟珙、王辛、吳潛等重臣的建議也不採納,怎麼會採納杜杲的建議呢。
大宋北伐中原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進了汴京城,嚇壞了汴京守將崔立。
崔立原是金將,後反叛金國,投降了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