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位女知青名叫詩茵,獨自一人離開了鄉村,踏上了通向縣城的道路。
詩茵自從得知自己懷孕的那一天起,就被這件事困擾着,心中也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知青”是知識青年的簡稱,那個年代大批青年響應“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離開城市到最廣大的農村定居並參加勞動,即“插隊落戶”,以提高實踐作用。以達到縮小社會主義條件下各階層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差距,最終實現消滅三大差別。
黃昏時分,家家戶戶的炊煙裊裊升起,一派寧靜與下地勞作一天的人們歸家的景象中,女知青詩茵卻獨自徒步而來。一路上,心中的擔憂和無助使她感到無法承擔這個孩子的成長。正值那個時代,和封建思想的束縛,她覺得作爲一個女性,生下這個孩子會讓她面臨被唾棄的境地。詩茵心情非常沉重,對未來的孩子甚至感到無從面對。
抵達縣城後,詩茵選擇了一家大車店作爲臨時住所。這家歷經歲月滄桑的大車店,是縣城除了國營招待所以外唯一的住宿之處。這裏說明一下,大車店這一個時代的產物,可以理解爲“趕牛馬車的人住的店”。早年的時候還沒有公路,鄉村幾乎沒有汽車等機動車來運輸,人們的出行和運送主要靠人背肩扛,好點的有自行車,貨物幾乎是靠騾馬牛車又稱“大車”。這個大車店就是給這些趕腳的人和牛馬休息的地方。
詩茵住的這間房間的牆壁已經泛黃,搖搖欲墜的傢俱靜靜地躺在一旁,流露出歲月的滄桑。夜深人靜的時候,詩茵披着一件粗布衣,拖着疲憊的步子,走出房間。一陣疾風吹過,將她的短髮吹得凌亂。她抬起頭,望着大車店旁的一棵高大的樹,心中湧起一股孤獨和無奈之情。“我不能生下這個孩子,我會受到唾棄。”詩茵輕聲自語,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於是,在那個艱難的時代,詩茵決定選擇自己的命運。
漆黑的夜晚,詩茵爬上旅館院子裏的一棵大樹,站在樹枝上,試圖從高處跳下,讓這個意外的胚胎消失,結束一切。然而,胎兒生命的頑強和恩賜使她失望了,住客和大車店的負責人聽到,院子裏的動靜,趕緊出來,在大家的幫助下返回房間,在衆人的勸解下,詩茵的心情好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