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又被吹捧得飄飄然。沒有長孫皇后上緊箍咒的李世民再也不復長孫皇后在時的雄才偉略,國事上雖說依然精明但家事嘛,真的真的挺讓人覺得一言難盡的!
送走夾雜着舞伶樂人、僧侶儒生,隊伍壯大了不少的西域諸國後,吐蕃土司松贊干布遂藉口吐谷渾從中作梗,出兵擊敗吐谷渾、党項、白蘭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揚言若不和親,便率兵大舉入侵唐朝。
牛進達率領唐軍先鋒部隊擊敗了吐蕃軍,松贊干布大懼,在唐將侯君集率領的唐軍主力到達前,退出吐谷渾、党項、白蘭羌,遣使謝罪,再次請婚,派大論薛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及相等數量的其他珍寶來正式下聘禮。
金鑾殿上的文武百官就松贊干布再一次求娶大唐公主之事,展開了熱切的討論。
一派表示當繼續戰,打得吐蕃嗷嗷叫喚,一派則表示應了和親請求,換取二三十年的和平。
房玄齡和杜如晦站主站派,而長孫無忌一干文采則站主和、或者說和親派!季言之本就因爲先前坑西域諸國之事,起了濃濃的憤青之心,正暗搓搓的計劃着再發揮一下才智,在努力向上好好做人的同時坑坑,不是,是幫助他人樹立正常的人生觀,如今聽到文武百官就到底該不該和親的問題將金鑾殿變成了菜市場,季言之肚子裏的壞水那是不斷的往外冒。
“既然是吐蕃不敵我大唐將士,所以主動求和提出和親,爲何是我們嫁公主,而不是他們將公主嫁到大唐來。”
季言之涼涼的道:“小子不懂其中的道理。漢時公主和親匈奴,是因爲漢之初國力薄弱打不過匈奴,纔不得不嫁公主以維持和平。怎麼到了我大唐,明明是吐蕃懼怕我大唐將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纔不得不求和,明明該它吐蕃割地賠款,祈求我大唐隆恩浩蕩不與他小小藩國計較,怎麼一說到和親就變成我大唐嫁公主了,勝利國卻像戰敗國,也太過本末倒置了吧!”
季言之此言一出,可謂是驚世駭俗,但仔細琢磨,一點都沒有毛病。就連從‘天可汗’美稱中回過神的李世民也在順着季言之給出的思路往下想……
對啊,明明是他們大唐將士將吐蕃嚇得哭天喊娘,主動求和的,怎麼就成了他們大唐將公主嫁到吐蕃去呢,明明該是吐蕃的公主嫁到大唐來纔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