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和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章爲石頭046963772和ALF77r492khxmn84加更,謝謝支持)
我們也不知道師伯會去怎麼考慮,在茶室坐了一會兒後,就由海昌師兄帶着我們三人去遊了一下山,感受了一下青城山的風景。
青城山一山都是故事傳說,但有名的還是這山名的說法,但也不是傳說,唐朝有據可查的,這詔書也在山上立碑可見的。
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裏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名清城山;後來,老祖以清城山爲基地創立天師道,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一致,山名也沒有變。
到唐朝時,佛教發展較快,清城山上就發了佛道間的地盤之爭,當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地盤之爭的官司最後就打到了皇帝那兒,也就量當時唐玄宗,唐朝都是非常重視道教的,這唐玄宗也不例外,究其因非常之簡單,老子的名字叫李耳,而老子又是公認的道家的教主,而唐家姓什麼,也姓李,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唐玄宗認爲天下一個李,本爲一家。
於是這案就斷了,唐玄宗就親自下了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這不,道家就打贏了官司,可是詔書卻寫錯了字,把清城山寫爲了青城山,這下道家也就順勢把山名改爲青城山。
我們站在上清宮門口,細細的打量着上清宮,十分雄偉的建築,這也是道教中保存較好的地方。
在上清宮右側,有兩口井,一方一圓,旁邊有一石碑,爲書法大家張大千先生手書“鴛鴦井”三個大字。
兩井相距不到一米,左方右圓,佔地約一平方丈,井深約爲一丈,兩井位置等高,深度一樣,且井中之水爲同一源頭。
圓井爲鴛井也就是雄井,方井爲鴦井也就是雌井,兩井中水雖然同源,但卻並不一樣,方井水清澈見底,溫度低;圓井水渾濁,溫度高;而且兩井的水位均不保持一致,時而圓井高於方井,時而圓井低於方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