鴆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徐寶一個半大的姑娘,要跟他們一樣摔跤的話實在有損形象,河底鵝卵石上有青苔的實在太多,踩在上面溼噠噠的。怕把鞋子打溼,她和孩子們一樣,都把鞋脫了,一手拎着鞋子,一面踩着比較乾燥的石頭行走。
這會兒正是太陽毒辣的時候,那些乾燥點的鵝卵石經過暴烈的太陽一曬,一踩上去,就像被鐵板燒一樣,燙得徐寶齜牙咧嘴,雙腳連忙換去青苔石頭上,腳底踩滑沒穩住,摔了個狗啃/屎。
“哈哈,姑姑真笨!”瞧着她燙腳跳跑摔倒的模樣,小天才墩子毫不客氣的取笑她:“叫你大夏天不赤腳走路,非要穿鞋子走,現在腳經不住石頭磨吧?活該!”
這時代的孩子們喫穿不飽,鞋子是比較金貴的,大多穿得是草鞋,少部分家境稍微好的,穿得是布鞋。
草鞋是用稻草編織的,平時穿還好,一下雨,一踩到粘粘的溼泥土,一拉一扯間,那草鞋就得報廢。
所以很多孩子一到下雨天,不管是冬天夏日,都把草鞋脫下來,赤着雙腳走路。
這麼長年累月下來,孩子們的腳底被沙石路磨出一層厚厚的老繭,踩在尖銳的石頭上都感覺不到疼,實在是老繭太厚了,刺不穿腳底!
徐家的家境不錯,家裏的孩子都穿的是布鞋。那布鞋不是買的,是自家裁的布,鞋面裁好後,千層鞋底兒用毛竹筍殼裁成鞋底狀,前後夾着往年家裏剩的破布爛布,一層又一層,至少二十層起步的擺放好,再拿粗針穿着麻藤揉搓出來的粗線,一針又一陣,密密麻麻的縫製好,把鞋面兒合在一起縫合好,封上鞋帶扣仔,一雙布鞋纔算完成。
因爲鞋底太厚,縫製鞋底是個力氣活兒,平時家裏的女人白天要下地幹活兒,晚上又心疼燈油,每天納鞋底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做一雙布鞋出來,最少要一月之久。
因此,布鞋一般都做的比較長,孩子們穿着不大合腳,卻能穿上兩三年。等大一點,做了新鞋子後,舊鞋子沒穿得徹底不能穿,就拿給家裏小點的孩子穿。